本帖最后由 华工招招 于 2024-10-11 18:00 编辑  
 
 
 
 
 
 
华南理工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 
《生物化学(自)(830)》考试大纲  |  |  |  |   |  |  考试性质 
本《生物化学》考试大纲适用于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 |   |   | 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
考试要求 
   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之一,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基础课程。随着当代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,生物化学已涉及相当多的生命科学前沿领域,并逐步渗透到细胞生物学、免疫生物学、神经生物学、发育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中,相互促进和结合,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现代生物技术,对自然科学的发展、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包括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、性质与功能,及其新陈代谢过程等。该课程重点考核学生是否掌握蛋白质、酶、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、性质及功能;生物膜的结构及特性;生物能量的产生及生物大分子前体的生物合成;遗传信息的储存、传递及表达等基本理论知识,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 
 
考试内容 
第一章 蛋白质 
第一节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—氨基酸 
一、蛋白质的水解:酸水解、碱水解和酶水解 
二、氨基酸的分类 
三、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
第二节:肽 
一、肽与肽键 
二、肽链中AA的排列顺序和命名 
三、肽的重要理化性质 
四、天然存在的重要多肽 
第三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
一、蛋白质的一级结构: 
二、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纤维状蛋白 
三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
四、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
第四节 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
一、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
二、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
三、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
第五节:蛋白质的重要性质 
一、蛋白质的两性离解和电泳现象 
二、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
三、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
四、蛋白质的变性 
五、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
六、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
第六节 蛋白质的分类 
第七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利用 
 
第二章 核酸 
第一节:核酸的种类、分布与功能 
一、核酸的种类与分布 
二、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
第二节:核酸的化学组成 
一、核酸的元素组成 
二、核酸的分子组成: 
第三节:核酸的分子结构 
一、DNA的分子结构 
二、RNA的分子结构 
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
第五节 核蛋白 
本章重点:DNA的分子结构和核酸的主要理化性质,为进一步学习核酸的代谢奠定基础。 
 
第三章  酶 
第一节  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
一、酶的概念 
二、酶的作用特点: 
三、酶的底物专一性: 
四、酶的分离与制备 
第二节 酶的命名及分类 
一、酶的命名 
二、酶的分类 
第三节  酶的作用机理 
一、酶的活性中心及结构特点(必需基团和非必需基团、活性中心的研究方法) 
二、作用专一性的机制(锁钥学说、诱导契合学说) 
三、酶作用高效率的机制 
四、酶作用机理举例:胰凝乳蛋白酶作用机制举例 
第四节  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
一、酶活力与酶反应速度:酶活力定义、酶活力单位、酶活力测定方法 
二、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
第五节  别构酶 核糖酶 同工酶 诱导酶 抗体酶 
第六节  酶工程简介 
 
第四章 糖代谢 
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糖类 
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
第三节 糖酵解 
一、糖酵解的概念 
二、糖酵解的历程:细胞定位、反应历程 
三、糖酵解中产生的能量 
四、糖酵解的生物学意义 
五、糖酵解的调控 
六、丙酮酸的去处 
第四节 三羧酸循环 
一、丙酮酸氧化为乙酰辅酶A:E.coli丙酮酸脱氢酶多酶复合体的结构及其作用机理 
二、三羧酸循环的历程:细胞定位、反应历程 
三、三羧酸循环能量的产生及特点 
四、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 
五、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
六、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
第五节 磷酸戊糖途径 
一、磷酸戊糖途径的细胞定位及反应历程 
二、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
三、磷酸戊糖途径的调控 
第六节 单糖的生物合成 
一、糖异生作用的概念 
二、糖异生途径的反应历程 
第七节 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
一、糖核苷酸的作用与形成 
二、蔗糖的生物合成 
三、淀粉的生物合成 
本章重点:糖酵解、三羧酸循环的反应历程及生物学意义;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;蔗糖和淀粉的合成,明确生物体内糖代谢的基本途径。 
 
第五章 生物氧化 
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
一、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 
二、生化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
三、高能化合物 
第二节 电子传递链 
一、电子传递链的概念 
二、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 
三、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顺序 
四、呼吸链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分布 
五、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抑制剂 
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
一、氧化磷酸化的概念、部位及与底物水平磷酸化区别 
二、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与P/O比 
三、氧化磷酸化的机理 
四、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和抑制剂 
五、线粒体穿梭系统 
六、能荷 
第四节 其他氧化酶系统 
一、抗氰氧化酶系统 
二、多酚氧化酶系统 
三、抗坏血酸氧化酶系统 
四、细胞色素P450系统 
五、超氧化物歧化酶、过氧化物酶、过氧化氢酶系统 
本章重点: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作用,明确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。 
 
第六章 脂类代谢 
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脂类 
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
一、脂肪的酶促水解 
二、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 
三、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
四、乙醛酸循环 
第三节 脂肪的生物合成 
第四节 类脂代谢 
本章重点:脂肪酸的β-氧化与从头合成,明确糖代谢与脂代谢的关系。 
 
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
第一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
第二节 氨基酸的降解和转化 
第三节 氨同化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
本章重点:氨基酸的酶促降解、氨同化、氨基酸的生物合成,明确碳代谢与氮代谢之间的关系。 
 
第八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
第一节 核酸的酶促降解 
第二节 核苷酸的生物降解 
第三节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
本章重点:核酸的酶促降解及核苷酸的合成 
 
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
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
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 
第三节 基因工程简介 
本章重点:DNA的复制及转录,明确DNA及RNA生物合成的特点。 
 
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
第一节 蛋白质合成体系的重要组分 
一、mRNA及遗传密码: 
二、tRNA:反密码子的概念; 
三、rRNA与核糖体 
四、辅助因子:起始因子、延伸因子、终止和释放因子 
第二节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
一、氨基酸的活化:氨酰-tRNA合成酶的性质及反应机理 
二、大肠杆菌蛋白质的合成 
三、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
四、链合成后的加工、折叠 
第三节 蛋白质合成后的运送 
一、蛋白质的分选信号 
二、蛋白和运送类型 
三、蛋白和运输方式 
四、蛋白质的运输过程 
本章重点: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,明确其特点及与核酸的关系。 
 
第十一章  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 
第一节 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 
一、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 
二、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
三、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
四、核酸代谢与糖、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
第二节 代谢调节 
一、代谢调节的不同水平 
二、酶水平调节 
三、激素水平的调节 
四、辅因子的调节:能荷、NADH/NAD+ 
五、金属离子浓度的调节 
本章重点:酶活性及酶合成的调节,明确两种调节在代谢上的重要性。  |  备注 
选读考书目: 
《生物化学》(第三版)王镜岩等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; 
《生物化学》(第四版 )朱圣庚,徐长法著,高等教育出版社; 
《生物化学》(第三版)(影印版)Garrett R.H.,高等教育出版社;2005 
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》杨安钢等,高等教育出版社; 
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》(自编)。 
Trdy Mckee et al: Biochemistry: An Introduction. (2nd Edition), McGraw-Hill Companies, Inc.,科学出版社。  |  
    
 
  
 |